凡参观过乾陵的人都清楚地知道,如今的乾陵只有突兀的山峰,巨大的石雕,几乎没有什么地面建筑。是否当初乾陵的原貌就是如此呢?从《长安志图》得知,乾陵原有阙楼、献殿、狄仁杰以下六十朝臣祠。《唐会要》记载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乾陵曾造屋三百七十八间。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考证,其主要地面建筑有以下几处:
邀驾宫:在进入乾陵陵园第一道门向西北一公里处,即今天的邀驾宫村。此宫西邻漠谷河,北近陵寝,是唐王朝后裔去乾陵祭祀的休憩处所。
下宫:位于乾陵脚下御道西侧,为一建筑群。遗址南北长290米,东西宽250米,总面积为72500平方米。《资治通鉴》云:“唐诸陵有署令一人,从五品以上;府二人,史四人,主衣四人,主笔四人,主药四人,典事三人,掌固二人,又有陵令一人,率陵户守卫之。”从以上看,下宫是守陵人员和负责谒陵祭祀礼仪的宫人居住的地方。
六十朝臣祠:是仿照唐初凌烟阁的形式修建的。据游师雄所绘《乾陵图》知,六十朝臣祠在乾陵东乳峰下翼马之东北处,是一长方形建筑。
献殿:是用于祭祀天地神祉和祖宗的地方。在宫城南门里,即今立陵碑的平台上。它是乾陵最为引人注目的一座宫殿式建筑。
上仙观:建于梁山之巅,是一种礼仪和寄托性的建筑群,根据所谓“死者登仙”的封建迷信思想虚拟的灵魂栖息之处,遗址尚存。
除以上主要建筑外,各城四门还建有城门和阙楼,两个乳峰顶上也建有阙楼,还有六十一王宾廊房、石雕长廊、无字碑和述圣纪碑碑亭等。
乾陵的地面建筑,是从唐高宗李治死后开始修筑的,安史之乱,尽遭破坏。宋、金时代进行过多次修葺,规模最大者要数金天会年间的修复。据《无字碑题词》和一九八八年文物普查时在六十一王宾像东排中间发现的两个柱石证明,金代曾修复过六十一王宾像廊房、石雕长廊和连接各建筑群的回廊。
信息编辑:[刘保刚]